高顿教育——IMA协会官方授权培训机构

9个月的CMA之路

主页 > CMA学习攻略 > 2015-05-19 14:21
第一次在这里发布考试心得,源于今早打开邮箱,看到了那封叫“ICMA成绩报告”的邮件,怀着一点点忐忑,迅速打开,成绩跟自己原来的预计差不多,P2考了430分,之前11月的P1是考了440分(本人英文不行,虽然也曾经是名校会计专业毕业,后来还混了个另外专业的研究生,但一直在国企工作,英文基础实在不咋地,确实没有信心考英文的,所以报考的中文考试),这意味着,从去年7月到今年4月11号,一共断断续续共9个月的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算是得到了回报。还是应该稍微为自己鼓掌一下,好吧,吧唧吧唧两秒,谢谢,呵呵。
    
我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妈妈,在一家不大的国企做财务负责人,说到考这个CMA,也是有点机缘巧合。去年6月初去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参加一个培训,有一天的课,一位教授整整在那里说了一小时的管理会计,说这个领域在国内现在是怎么怎么的的受到重视,发展前景是怎么怎么地广阔,还推荐了CIMA的考试,当场还马上关注了其推荐的衡和管理会计评论的微信,就想着,现在工作也不是很忙,孩子就一个,比较得闲,找点有意义的事做做吧。于是,开始百度,查这个领域有什么好学的,高顿的CMA考试广告做得很强,度娘推荐度很高,于是在其网站研读一通,知道了这个CMA是有国资委和财政部引入背景的,又专门上了国资委网站查了有无关于CMA的新闻,还真有几篇!最关键的是,这个考试名头是美国的,但居然有中文考试,对于我这个现在对捡英语已经有点心理障碍的人来说,简直是**的福音,于是,就几天的时间,决定了,考CMA!虽然高顿网校的学费也不便宜(一年的美容基金没了啊,呜呜。。。),但是,想到那么厚的书如果没个培训课程帮忙提炼,必然很费劲,好吧,我是懒人,花钱就花钱吧,高调向家人宣布,我要考试了哈,以后晚上家务和带小孩玩的任务,就交给其他家庭成员了,哈哈!
     
开通了王课的第一天(好像是6月28日),就着手指定备考复习计划,那个小本本,开始盘算,每天每周学多少,当时很热血的,想11月两门一起搞定,所以每天希望自己从晚上7点半一直学到11点,确实也坚持了一周,后来发现,天气好热啊,开了空调也不舒服啊,做题没那么简单啊,8月家里又来客人了啊,哎呀,感觉11月考两门,太悬了,主要是考试费这么贵,没有绝对的把握就去考,也怪心疼考试费的啊,所以,到报名11月考试时,决定还是一门一门来吧,先考P1吧。现在说说对P1的整体感觉,因为自己本身是会计专业出身,一直从事会计工作,所以,P1说真的,不觉得难,起码听一遍课,基本就掌握要点了,再做做题,就能把握住知识点了,只是,在过程中,P1题库中的题有不少挺难的,题干很长,计算比较复杂,经常随机抽30题出来,感觉要一口气做完,都挺锻炼意志的。不过,11月份正式考P1,觉得考试真的比平常那些题简单多了,真的,考试基本没什么特别复杂的计算,转弯的题基本没有,这让我直接怀疑(现在其实也有点怀疑)中文考试比英文的简单这么多,含金量看来是要打折的。。。。轻松考完P1,感觉考过完全没问题的,消停了半个月,12月初,开始备考P2,哎呀,这P2的学习经历就没那么顺利了,不像P1,一听就懂啊,P2的凤老师的课是从公司理财那章开始讲的,金融,投资,宏微观经济学,啥都有点,当然这些在大学时也学过,只是真的很多都很模糊了,简直就是一听课蒙查查,一做题,完全摸不着门,这个信心简直被打击到西伯利亚去了。。。。而且1月份工作实在忙,根本没空复习了,然后马上又过年了,时间又蹉跎过去了。。。。眨眼就到2月底了,眼看时间不多了,完全没有P1的时间充裕,心里已经开始给自己找退路了,安慰自己,没关系哈,4月份实在考不过,8月再考,又不是高考,俺耗得起。。。。虽然如此,还是得认真备考啊,2月底开始考试冲刺,把凤老师的网课学习完一遍,然后就是每天按章节把题库的题一道道拿出来,干脆自己先不做,直接看解析,一题题的过,对应着复习知识点,并且又拿出那个小本本,把自己混淆的,关键的知识点记下来,白天上班有空时就摸出来复习一下这个小本本,这样折腾下第一章,发现其实知识点并不多啊,信心大增,如法炮制后面几章,小本本才记了十几页,感觉做题有感觉了,题库随机抽的题做下来能及格了,于是按部就班练习,再练习,终于,抱着比P1差一点,但应该也能过的心态完成了4.11的考试。考试的感觉跟P1略有不同,考题的难
度与平时题库难度的差异感觉没有P1那么明显,但基本也是围绕那些固有的考点,简单题比较灵活,计算少,结合实务的描述占比大。
       
最后,真的要感谢一下高顿,说真的,能比较顺利通过这个考试,我觉得一是凤老师的课很有价值(试听了两三个老师的,不论P1还是P2,凤老师是**),他不仅 能把知识点讲得到位透彻,而且还能结合一些实务,有一定的深度,听起来也没那么枯燥;二是高顿的题库,虽然是有不少小错误等不尽人意的地方,但毕竟给了备考者一个很好的练习平台;三是最后简答题,考前一定要看Andrew老师的总结课程,挺到位的。(悄悄说一句,教材,俺基本没翻过,准备留着以后工作中需要的时候当指导书了,呵呵)。
       
最后的最后,祝还在这条考试路上前行的同僚们,都能顺利达成自己的目标!

名师正在线,极速响应你的每个问题

  
  
  

咨询热线:400-600-8011

  

高顿分校|网络课程|联系我们
Copyright(C) 上海高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09-2021